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61: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问题是习气还在,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二)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748ngqpx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二)1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菴摩罗为落叶的乔木,不是乔木就是灌木啊,不是针叶就是阔叶林嘛,原产于印度,开黄绿色之小花,果实球形,如胡桃,有六七稜,大者直径约一寸多,怕味道有苦涩,醃糖很好吃。印度人用来作药。此果生吃的时候先苦后来觉得甘甘的,所以又名(称为)“馀甘”。《维摩经·弟子品肇注》:“菴摩勒果,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风冷”简单讲也就是说它可以御寒,《毘奈耶杂事》“菴摩洛迦,即岭南馀甘子也,初食之时,稍如苦涩,及某饮水,“及某”就是稍后,等一下一点时间呢,饮少许的水,那这个美味便生,从事立名,号馀甘矣。说:“及某”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稍后一点点时间的意思,这美味就便生了,从事立名,号馀甘矣。“陶家”:即也就是陶师、陶匠。

【义贯】“佛告”诉“大慧”:净除自心现流是“渐”次“净”除,并“非”一时“顿”净顿除。譬“如庵”摩“罗果”之生长,为逐“渐”成“熟”,而“非”一时“顿”然成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潜在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为“渐”次令“净”,并“非”一时“顿”净。又“譬如陶家”制“作”种种“器”物,为“渐”次造“成”,并“非”一时“顿”成;诸佛“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微细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为“渐”次令“净”,并“非”一时“顿”净。又“譬如大地渐生万物”,并“非”一时“顿生”;佛“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微细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为“渐”次令“净”,并“非”一时“顿”净。再“譬如人学音乐、书”法、绘“画”等“种种伎”艺学“术”,皆为“渐”次“成”就,而“非”一时“顿”成;十方“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潜在微细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渐”次令“净”,而“非”一时“顿”净。

【诠论】在此如来举四种事物,来譬喻说明净除自心现流必须是渐除,不是顿除。这四种比喻:菴摩罗果、或是作陶器、大地生物、与学技艺,其中是含有深义的:因为果实近于自然,唯恐懈怠者不精进修习,认为修道如(就像)果实,时间到自然就结果啰,自然便成了,还修什么行?因此又怕落入懒惰的一个借口,说,你看,修道,时间到,就自然便成了,就像水果一样的。因此又举造作陶器的比喻,而造作陶器又近于有造作,有造作就是生灭,又恐行人过于起心造作,于是又举大地生物为譬喻;然而大地又趋向于无为,是一种自然,恐学人滞于柔静,又为欲令得乎其中,故(所以)最后举学习书法、还有绘画等等,因为这个书画与音乐等技艺,与修行类似,也是要用心用力去学习才会的,因此最后以此譬喻为结。

那么在另外一本经典,佛用譬如钻木取火,譬如说钻木取火,见到烟还不能停止,修行就像钻木取火。古时候的人,没有火柴棒,或者是打火机,现在的人很方便,瓦斯啊,以前的钻木取火,慢慢慢慢慢慢...见到烟还不能停止,一定要见到火,慢慢烧,烧到大火,我们修行也是,慢慢慢慢慢慢...接近,慢慢...开采,慢慢...了解真理,慢慢...善根成熟,喔,恍然大悟,就见到真如之火,火就表示智慧,所以这个修行它不能懈怠,也不能懒惰,既然是渐除,两件事情就很重要,要亲近大善知识,要渐渐每一堂课都到,对不对?再远的都要到。第二,要亲近善友,良善之友,环境也很重要,慢慢慢慢...因为它是渐除。好,你今天碰到了大善知识,碰到了善良的这些朋友,慢慢慢慢...一步一步,你所碰到的都是最好的,眼睛看的是佛像,听的是佛法,嘴巴讲的都是佛的语言,那个八识田中就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清净,所以这个渐次熏习是很重要的。

又,说“如来净除”的原因是:众生藏识中无始之流注生灭,极其微细,非诸佛如来,无法究竟了知,何况要净除之,因此,众生要净除自心现流的时候,必须内由自力修行为因,外由诸佛如来护念神力加持为缘,如是仗因托缘,方得成办。若(如果)单靠众生自力,几乎无法办到,因此说:“如来净除众生自心现流”。再者,关于顿渐的问题,如来之意为:事须渐除渐净,理为顿悟、顿证。“事”就是站在事相的角度来讲,站在种子跟习气的角度来讲,是一定要按部就班来,如果听经闻法,了悟,喔,我了解,那个是可以顿悟顿证的,问题是习气还在,所以这个事相修行是指什么?就是断种子跟习气,说修行,也对,因为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说不用修行也对,这个叫做本性具足。因为众生自心现流为八识中烦恼与所知二种障的种子与现行,这些虚妄之相,是由于久远虚伪积习,因此要净除必须渐除。所以《法华经》中有“二十年教令除粪”之说,亦是此渐净之义。

就像师父这个讲堂,1989年成立以来,到现在二十多年,也是慢慢慢慢慢慢...的讲一些粗浅的,慢慢深入的,一直到今天二十多年了,因缘应当具足了,怎么样?前面二十年,打基础,最后才讲圆顿大教,因缘成不成熟,我不知道,因为我就是要这样讲,因为要退休了,要退休了是不是啊,从大学一年级到现在六十岁,你看,四十年,是不是应当让这个师父休息休息一下,对不对啊?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至于本觉如如之理,乃众生本有,一但妄净,本觉之智自然顿时一念相应而显发,这也就是《圆觉经》所明的“垢尽镜明”的道理。所以修行之所以除垢,就是除掉那个烦恼,诸位!是要下定决心无所住才有办法的,所以禅宗里面有句话说,你要做杀手,绝不姑息无明跟烦恼,哇,这一句话讲得还真是~,你要杀气腾腾,杀掉所有的无明、种子和习气,不能客气,所以,真正的禅师要做一个杀手,专杀种子、无明跟习气的,当然不是指杀外面的,要宰掉那一些,简单讲,我不能容许,也不容忍自己起一点烦恼,也绝对不容许我们的习气,恶劣的习气继续成长,这个修行就是真的很有志气的人,要有骨气,也还要有志气,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修行人,垢尽镜明的道理。

此处渐净自心现流,可等于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上所修,以比量智,渐净现流。到了登地,才以如实智、顿显真理。为什么讲如实智?这什么意思,才用不生不灭的本性修行叫做如实智,如实没有增减,如如实在的般若智慧,为什么要讲如实智,就是你没大悟没见性,你就没有如实智,所以在这个《大般涅槃经》里面讲,没有如实智,就无法顿显真理,在未开采如实智以前,统统称为修福,不名修慧,因为没有如实智,没有佛的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不能称为修慧,只能说是修福。再者,自心现流即是惑,而众生之惑无量,故(所以)净之必以渐;惑虽无量,而真理只一如如,故(所以)妄尽之时,独一无二的如如之理便顿时显现。下面是佛开示顿显的道理。

297页。【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这一段是说顿除,意思就是有某一些根器是上根利智的,所以这等于说有一种情形叫做能力分班。有的这个能力很强的,他念小二小三,一下子就跳到小六,能力太强了,所以不一定每一个人都用渐除的,有一种利根的,上根利智的,他是很能够顿的,譬如明镜,这一段是比喻从初地到七地,所证的空如来藏的一种无相的境界,譬如明镜,体空无所有,但是能反射反照,这个明镜有什么好处呢?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因为色像之相,它的体是本来就空的,叫做无相色像,就是色像其体性本来就无相,是这个意思,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就顿现一切色像之相其体本来就空,叫做无相的色像。就见到了真如体的意思,虽然显像等同于空,就像镜子可以显现一切像,可是镜体还是空,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的流注的生灭,亦复如是。顿现就像镜子顿现,顿现什么,无相,无有就是无所有,所有的清净境界,这是第一种比喻,这个比喻,是比喻从初地到七地所证的,空如来藏的无相的境界,用明镜来比喻,这个已经很了不得了,诸位,如果你用本性,用本性修行,就像用明镜在修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绝不执着,任何像显现在明镜前面,统统没有生灭跟增减,你看看那个镜子里面的像,来来去去,生生灭灭,你用手去触摸到那个镜的体,你看看,镜子有没有增跟减,镜的体没有增减,用这个比喻,应当听得懂。

接下来,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日月轮,就是八地跟九地,一种比喻,证到不空如来藏,因为要照,顿照,所以不空如来藏,还好我们《楞严经》讲过了,这样讲,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能够耳熟能详,并不陌生,所以如日月轮,现在用另外一种比喻了,日轮,还有月轮,日轮、月轮有什么作用呢?能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八、九地两地菩萨证到不空如来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什么叫做“为”呢?这个“为”什么意思?如来“为”就是有心修行,发心要修行,想要净除内心里面的种子,还有现行的习气,自心的种子还有现行的习气。“过患”就是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一种扭曲,本来是真如。又加入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一切都扭曲了真如。所以如来为了那一些有心修行人,想要净除自心的,“离”就是净除,想要净除自心的种子还有现行的习气,种种的过患的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当然就是佛了。不思议智最胜境界,当然就是指佛啰,开示究竟的境界了。接下来,譬如藏识,意思就是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入了,有了功夫了,譬如最后一个,藏识,当然是指体性,藏识的体性,藏识的体性怎么样?顿分别,因为已经进入了不生不灭了,所以顿能用不生不灭的真如心性,分别知自心所现以及身安立受用的境界,正报跟依报,了解一切皆如幻,统统是不可得。完全是藏识所显,藏体所显的。彼诸依佛,“依佛”就是依于法身之佛,依于法身之佛,就是报身的意思。你讲到这个“依佛”是指报身的意思。

说:彼诸依佛亦复如是,彼诸依于法身的报佛,依佛就是报佛,报身佛。我们常常讲的,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释迦牟尼佛,那个报身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的境界,以修行者之身份,用修行者的身份,怎么样?安处于彼色究竟天。为什么呢?要处在那个究竟天呢?为什么要处于究竟天?因为要度那一些成熟的众生,根机成熟的众生。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因为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让一切根熟的众生要证入无上的智慧,可以证入无上的智慧,佛的自觉圣智。

接下来说,譬如法佛所作就是所现的依佛,依佛就是报身佛,光明照耀。在这里,诸位,为什么都是举法佛、报佛,没有看到化佛,没有看到这个千百亿化身那个化佛呢?诸位,《楞伽经》是对十地菩萨讲的,大慧是根器者,所讲的那个境界完全都是当机者,当机者就是十地菩萨。《弥陀经》当机者:舍利弗,舍利弗只有听的份,净土的境界不是舍利弗的境界能理解的。《金刚经》的当机者:须菩提!所以我们圆顿大教的《楞伽经》,当机者是他方世界用意生身来的大慧菩萨,所以讲的都是法身佛、报身佛的境界,虽然说我们没有办法达到那种境界,但是给我们启示一下也不错。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意思就是:“彼”就是已经证竿自觉圣智的圣人,“彼”不同于执着一切法相的外道,常见的外道执有性,断见的外道执无,有性就是着有,这常见外道,无性,而断见外道着无,还有外道恶见。

接下来,妄想是凡夫、还有二乘,都有种种的妄想,照令除灭,所以佛陀全部都救,只要有缘的众生就救,照令净除!包括凡夫的恶见,二乘人的恶见,不究竟见,外道的恶见、邪见、断见。整句把它贯串一下,就像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所证的空如来藏的无相境界一样,他们就像明镜,这个明镜能够顿现一切无相的色像。虽有显像,其体性本空,叫做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注生灭,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又像八、九地证不空如来藏的,例如日月轮,能够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有心修行想净除,“离”就是净除,自心的种子、现行的习气,种种过患的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如来最究竟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入了藏识的本体,顿分别了知自心所现,以及正依二报所安立受用的境界,完全是唯心所现,彼诸依佛,就是报身佛。依于法身佛就是报身佛,亦复如是,报身佛为了顿熟众生所处的境界,以修行者的身份安处于彼色究竟天,为什么?让他证入无上的智慧。譬如法佛所作的依佛的报佛,那个意思就是依于法身佛所起的报身佛,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譬如法佛所作,“作”就是现,法佛所现的报身佛,就是依于法身佛所起作用的报身佛,因为法身佛是无说、无示、无相嘛。依于法身佛所现的报身佛,他的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

接下来,已证得自觉圣智的圣人,“彼”就是已证得自觉圣智的圣人,怎么样,于一切的法相,就是不会像这些外道执着一切的法相,这外道执着一切法相,为常见外道的“有”或者是断见外道的“无”还有外道的恶见,还有凡夫、二乘人的妄想,统统照令除灭广度有缘的众生。

【注释】“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明镜现像,心无分别,为一时顿现,无有先后。“无相色像”,色像而言无相者,以一切色像之像体本空,且明镜所现像,像即(就是)无像,故说“无相色像”。此为初地至七地所证空如来藏之无相境界。“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无有”,即(就)是空、无所有。“所有”是一切之义。此谓:如来于众生机熟之时,即为其顿现无相、无所有的一切清净境界。因为是无相、空、无所有,所以此(这个)境界是究竟清净的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这是指第八、第九两地之无功用行,诸位,什么叫做“无功”?就是不再任何的造作果地自然圆满地成就,叫做无功。不必特别下功夫,到了这个时候,就像你这个航海,诸位,你看过那个帆船,帆布那个船,到靠岸的时候,帆布要收起来,帆布不收起来怎么样,风一吹,它会跟着摇晃,所以接近靠岸的帆船,帆布要收起来,自然就靠岸。让它自然地靠岸,就是这样子,无功用行。所证不空如来藏。

“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离”,即(就是)指净除。“自心现习气过患”,即(也就是)众生之一切种子与现行习气及种种的过患。全句义为:如来为那些寻求净除远离自心现的种子与现行的习气所造种种过患的众生,显示圣智境界,亦复如是。诸位,这个习气是很可怕的,我们知道万法皆空,我现在举一个例子,看看你能体会出来吗?诸位,你看那个赌徒的赌博,我们用赌博的人来做比喻,诸位,这个赌博,你去赌场赌博以后,赢了钱怎么样?回到家花光了,或者输了钱,回到家心情不好,诸位,赢钱还有带一些什么回来,习气,这个无形的习气,赌博的习气,不赌会死的,不赌会死人啊,对不对?今天去赌博,赌输了,有带什么回来,带着习气回来,很可怕的。酗酒也是一样,酒喝了,今天喝了,酒醒过来了,酒好像解开了,没有这个酒味了,你内心存着什么?喝酒的习气。抽烟也是一样,Smoking,我看还会吹这个,对不对?圈圈的,是不是?带什么?习气。这个习气啊,有一天你叫他不抽,很麻烦的,没办法,那个改啊,很麻烦改的,有一个老公,他很喜欢喝酒,他的老婆吵着要跟他离婚,但是老公就想个办法,好啦好啦我来改过,我来改过,老婆,你且宽心啊,你不喜欢我酗酒、闹事啊,我来改过,后来,哇,真正的改了,也没有闻到那个酒气,也统统没有,他老婆也非常非常地高兴,有一天,清这个厕所的时候,马桶盖翻起来,有水的那个里面,藏了一瓶,藏在马桶里,马桶掀起来那个盖子里面藏了一瓶,进去厕所的时候,喝一口后立刻刷牙。所以我跟你们讲,患有气喘的人,往往都会不由自主地咳嗽,那个习气就是这么难,习气就是这么难,改不掉的,很难啊。

“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正如日月普照一切,而不思议,诸佛之不思议智也是一样,普照一切而不思议。以其为不思议,故为第八第九两地所证之无功用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菩萨摩诃萨证入第八识藏之体,获本觉智,而顿能以智分别照了觉知众生一切自心所现之相,及其根身与世界之安立等一切境界,无不知晓。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所以佛法值得你用生命投注的,纵然你粉身碎骨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这肉体会坏,法身慧命会活起来,此为金刚满心所证空与不空、三德秘藏而成报身佛。“彼诸依佛”:“依佛”,即(就是)报身佛,因报佛为依于法身佛,故(所以)称为依佛。

慧律上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楞伽经》【二】(5-2)

“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即(就是)阿迦尼吒天,这个讲过了,为色界之最高天,与无色界相邻,故(所以)称为色究竟天,为圣者所居,亦为报佛成等正觉之处。此句魏译作:“报佛如来亦复如是,一时成熟诸众生界,诸位!这个“成熟”你要牢牢记住,这个特别地重要,为什么?其他怎么讲得那么重要,怎么“成熟”两个字这么重要,“成熟”就是一定要看对方够不够成熟的因缘,你才度他,没有那个成熟的因缘,所有的时间都白白地浪费,不可以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所以那个打电话来,师父,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你,好,我从小时候讲给你听,什么?每一个男人、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要从小时候讲给我听,他说,不这样讲会不清楚,我说:不可以。你今天要问师父什么?一、…二、…,我就会告诉他,一、…二、…三…,他说,哇,从出生,来告诉我故事。哪一个男人没有故事,我也有很多故事啊,是不是?可以拍连续剧啊,所以这个成熟众生要看因缘具不具足,时空具不具足。接下来,置究竟天净妙宫殿修行清净之处。唐译作:“报佛亦尔,于色究竟天,顿能成熟一切众生,令修诸行。”

“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法佛”即(就是)法身佛。“依佛”即(就是)报身佛。“所作”,即(就是)所现。法佛与报佛只是体与用之差别,其实则无有彼此色相可见,纯是寂光身上。“光明照耀”,指如来所证自觉圣趣妙觉之境,妄尽智圆,故光照无边。

“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自觉圣趣”是圣心自证之妙觉如如真境。“彼”,是指已证入自觉圣趣的圣人。此句义为:如来所证之自觉圣趣也是与法佛报佛之光明无量一样,于一切外道执法相为有性,就是着有见;或无性,就是着无见之恶见的妄想,其实这个就是凡夫,凡夫的知见不是着有、就是着无,我今天很有钱,然后就嚣张,我今天很穷,就着无见,然后就很痛苦,整天想着怎么样变有钱,对不对?众生不是着有见就是着无见,所以过得不幸福啊,不会退一步啊?都能一时照耀,令其除灭。此二句魏译作:“譬如法佛报佛放诸光明有应化佛照诸世间。大慧,内身圣行光明法体,照除世间有无邪见,亦复如是。”唐译作:“譬如法佛顿现报佛及以化佛,光明照耀。自证圣境亦复如是,顿现法相而为照耀,令离一切有无恶见。”所以有见、无见都是恶见,此节论渐净与顿证种种境界,而其主旨最后在于摧毁凡愚之有无妄计,以妄计不除,真无由显,所以这一段就是破邪显正,破外道的邪,显真正的正道,故(所以)显真首在除妄,而除妄之大者莫不在于断除有无二种邪计,其实这两种邪见统统是凡夫、外道见。故此节以“有性、无性,恶见妄相,照令除灭”作结。“有性”,即(就是)有自性;为执常见者。“无性”,即(就是)执断见者。

300页。【义贯】:“譬如明镜,顿”能显“现一切”究竟之“无相”之“色像”。诸佛“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流”注生灭之相,“亦复如是”,于其机熟之时,你看这里还是一样,根机成熟,机熟之时,一时为之“顿现”一切“无相、无”所“有”,一切“清净境界”,令住寂静无分别处。其实这个就是涅槃,你要认识佛吗?佛就是如如不动,佛就是寂静,佛就是无分别。又“如日月”光“轮”,一时“顿照显示”世间“一切色像”,非为有前后之别。“如来为”求远“离自心”所“现”种子与现行“习气”的“过患”之“众生”显示圣智境界,“亦复如是”,乃一时“顿为显示”诸佛“不思议智最”殊“胜境界”,并非渐现。又“譬如”菩萨摩诃萨已证入第八“藏识”之体者,获本觉智,而“顿”能以智“分别”了“知”众生一切“自心”所“现”之相,“及”其根“身”之“安立”、与“受用”器界等一切“境界”,无不分明照了。“彼诸”报佛(“依佛”)“亦复如是,顿”能一时成“熟”大根“众生”于其“所处”之国土“境界”,然后“以修行者”之身份,而“安处”之“于彼”报佛所居之“色究竟天”,令修入无上圣智。又“譬如法”身“佛”与法佛“所”现“作”之报佛(“依佛”),皆“光明照曜”无边。如来所证之“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大圣之智能“于”执一切“法相”为“有性”或“无性”之“恶见妄想”者,皆一时“照”耀,“令”其“除灭”无余。所以佛示现于人间,就是要除掉众生的妄想,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那么如果你追求佛陀所讲的真理,那么你的人生你就追求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一直追求于这些五欲六尘啊,怎么样,那个都是虚妄的东西。

301页。【“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那这文字实在太少、太简单了,说:大慧,“法”就是法身佛,“依”就是报身佛,所以法然后“、”依,那这样就对了,法身佛,“依佛”就是报身佛,说一切法,当然包括十法界,包括一切十法界的依报跟正报,入自相、共相,“入”意思就是说,法身佛、报身佛所说的十法界的依报跟正报,不外乎是对于那一些执着于自相、或者共相,妄计、虚妄地计着那一些人所说的,不是着于自相、五蕴身,要不然就着于共相,山河大地。所以,大慧,法身佛、报身佛所说的十法界的依报、正报一切法,不外乎是对那一些着于~,“入”就是着于自相或者是共相的妄计者,不了解说,自相空无自性,共相空无自性,自心现习气因就是从自己的八识心中所现的,习气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因”就是为因,自心现习气因就是自八识心中所现出来的,无始劫以来的无明习气为因,也就是完全非理性的东西,所以世间有很多的无奈,就是你没有能力去控制的,因此这个世间有很多道理它是讲不通的,为什么它讲不通呢?唉,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子,他是人啊,可是他身上有无量劫来的种子跟习气,这书读得这么多,怎么会做出这种事,这个有时候跟这个没关系,他内心里面有无始劫来八识田中的无始无明的种子跟习气,都说他拼不过,他不是修行人啊,你会觉得不可思议。

在佛教,深入佛经来讲,这个也没有什么,因为知识、常识不能解决生死,不能解决烦恼的问题,他今天学历这么高,这跟生死也没什么关系,是不是?所以自八识心中所现的无始无明习气为因,相续就是继续,相续这个无明、这个妄想、自性计着为因,计着因就是,接下来这个无明的妄想自性会产生心、境和合,更缘于外境起种种的计着又为因,意思就是,不但自八识中所现的无始来习气为因,同时相续这个无明,这个无明妄想的自性,会更缘于外境起种种的执着,“计”就是计着,“因”就是为因,意思就是说,这里就是强调一句,众生无所不执着,叫做…,什么是自性计着为因,就是众生是什么都执着,什么都死执不放,你就知道,众生活得有多痛苦,从来就没有让他的心稍微放下一下,如果你把每一种执着当作一公斤的压力就好,执着这件事情,一公斤的压力,执着另外一件事情,用具体的,两公斤的压力,执着三件事情,三公斤的心理的压力,执着一百件,一百公斤一直压着,所以到最后,会压死自己,会得重度忧郁症。

为什么现在种种的文明病啊,重度啊,科技越发达,人类越忙碌,现在的小朋友,你看看他们的书,我们以前要念两科,譬如说,国文、数学,接下来就是什么道德,或者是一些社会学,是不是?那些音乐啊,都是一个礼拜才一堂课,所以我们以前的书包,不是很多,倒是一些参考书,现在小朋友不一样了,要学物理、化学、艺术、电脑、网络、英文…,这么小的小朋友而且要进去双语学校,说要成功,要起得早,要提早栽培,你看,现在的小朋友,说幸运吗?其实很累,很不幸,生长在这个时代,你不这样,你又跟不上人家,对不对?我们以前读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ABCDEFGHIJK…,现在小学没有人在教这个。对不对?小一,大家都说英文的,我们到初中部的时候,我那时候念成渊中学,初中部的时候,才开始This is a book.那时候才开始学。你看看,这么晚了,人家这小朋友现在小一小二,英文已经呱呱叫了,他在说什么?我们听不懂啊,对不对?时空不一样了,我们以前考英文,不,考这个国文跟数学,现在又不一样,现在的孩子很辛苦的,不这样,又跟不上人家,会被社会所淘汰,将来也没办法在这个世间生存。对不对?

现在都是强者,竞争得厉害,那印度的竞争更厉害,印度每一年都有几百个大学生上吊自杀,全世界用绞刑的,我们台湾用枪毙的,印度用绞刑,用绳子,你知道吗?用绳子吊死的,印度现在还是用绞刑,但是绞刑没有用,印度的这个首都新德里,单单去年的强暴案,强暴多少案件,你知道吗?两万四千多件,那个政府官员几乎不想处理这个事情,每天都有人在强暴,那个女孩子、小姐走在路上,就被拖进去了,就哭着出来,大学生也是一样,现在不是在公车,拖那个印度的那个大学生进去强暴,后来已经送到新加坡,现在死了六、七个,这个印度的强暴案是全世界最多的,一个新德里,一年两万四千多件,所以你走在印度的街道上,不小心就看不到人了,是不是这样?所以我想了一个妙招,所有跟着我到印度去的,我每个女孩子都给她画上胡须啊,如果要朝圣的,嗯,这个看起来是男的,这样子,大家都画上胡须,翘胡子仁丹啊(药品商标),两万四千多件,这太恐怖了,这听了以后那个报导吓坏人了,所以这个也是很无奈,生长在那种大环境。所以现在的印度的女性,一直在讲说,我们一定要立法,要严惩恶狼,要严惩色狼,一直一直…,最近一直在讲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根深蒂固了,很难。没听过一个全世界,一个国家一年强暴…才一个地区,还是首都,两万四千多件强暴案。最近印度的女孩子都学习一种武术,然后学习那个什么擒拿法,我跟你讲,那个都来不及了,都来不及啊。所以到印度的时候,到晚上的时候,几乎女孩子不太敢出去,要不然就是三五成群才敢出去,到这种程度,这台湾人听起来是很可怕的,是不是?

接下来,相续这个无明妄想自性,更缘外境起种种的计着,众生就是死执不放,种种不实如幻,就是种种妄想,种种缘起产生的妄想,不实犹如幻,众生不知道,有种种妄想计着取以为实,执着以为实,不可得。意思就是说:智者了达,唯是一颗真心,一真就是一颗真如之心,智者了达诸法如幻,唯是一心,唯是一真,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千万不能造恶,造恶业已,会落下八识田中,将来要受果报的,所以不但行为要善良,同时那个心也要发得善良,但是善良要有智慧。

台湾有很多的女孩子,她很有智慧,但是有一些女孩子太善良了,善良得没什么智慧,就像我们发生在三、四十年前,是在台北,那有一个女孩子很善良,非常善良,她突然看到一个拿着拐杖的、一个戴黑眼镜拿拐杖的、老老的阿伯,然后这个小女孩就说,阿伯,你没看到?喔,是啊是啊,我没看到,你要去哪里?他说,我要去那边,我要去那边那一个某某地方,你带我去,那小女孩太善良了,太善良了,就牵着这个阿伯,牵牵牵牵…到那边,就没有人啊,那个小女孩说,没有人,然后那个人把那个拐杖一丢,眼镜拿起来,露出狰狞的面貌,怎么样?就要准备强暴这个女孩子,这个是我认识的人,这个小女孩突然之间不晓得哪来的智慧,死抓着那个裤头不放,就把他踢一下,就跑得满身大汗,还好啦,没有得逞,你看假借他是盲人,用那拐杖,把她引导到以前有那个防空洞,你知道吗?以前有防空洞,那个地方,要拖进去防空洞,那个很早,四、五十年前都还有存在一个防空洞,要拖到那个地方,假借说我是失明的人,你把我带到…,因为遇到这个小女孩太善良了,没有警戒心,等到带到没有人的地方就露出狰狞的面貌出来了,还好没有得逞,看了真是很难过,现在就是说你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人敢帮助你,你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人敢帮助你,因为都会被诬赖,所以变成说,我要行善也不对,不行善也不对。譬如说,一个人在车祸现场,发生车祸,被撞了倒在地上,诸位,现在的台湾也是差不多这样,十几台计程车,十几辆摩托车走过去,没有人敢碰,为什么?怕被栽赃,怕了,到时候诬赖变成我撞伤他的,所以大家有看到,当作没看到,现在变成很冷漠啦,因为报章杂志常常在登,然后那个人是救他,然后扶他去医院,照道理是要感恩啊,他反过来咬他一口,是你撞的,是你撞的,他说,这是我救你的,喔,他搞到去上法院,上法院,后来就说,这好人不好当啦!当作没看到啦,反正你发生什么事情我也没看到,现在变成大家都很冷漠了,很冷漠了。这个世间很可怕的。

接下来,种种计着不可得,种种的妄想计着不可得,那么把它贯穿起来的意思是说,大慧、法身佛、报佛,说十法界依、正一切法,不外乎是入于、执着于自相和共相之妄计,从八识心中所现的无始来的无明习气为因,然后继续这一念的无明又增加了妄想自性,更缘于外境起种种的计着为因,众生就是死执不放,种种的妄想,依缘起,起种种的妄想,不实犹如幻,种种的妄想计着,取以为实,以为那个内心的妄想、识心分别以为实在。不可得,其实是不可得。因为智者了达,诸法如幻,唯是一真。

【注释】“法依佛”:“法”,就是法身。“依”,就是报身。法身为体,报身为用,全体起用,故合而为一。又,法报无二,法界一相,是故法报合言,体用一如。以理观之,法身湛然常寂,离言说相,若有所说,则为报、化二身。然则报化依于法身,若无法身,报化无寄;若无法身,报化亦(也)不能说。所以法身虽无说,然亦托报化而常说,此即不说而说,说而无说。此处言三身说示之法,各有所差别。首先举法报一体所共说者,以此法为如来无上正真法之所依,可令人由迷转悟,顿趋自觉圣智,亦(也)是如来成就法报二身之无上正因,故(所以)先说。法报一体共说后,接着是详明报佛、法佛、与化佛各所说之法。

“一切法”:指众生所执之十法界、依正一切之法。“入自相共相”:“入”,为入于,亦即(也就是)不出,不外乎。“自相”,谓计一切法,法法皆有其自体相,且各个不同,故(所以)称为自相。“共相”,虽然诸法各有自相,但因缘和合的时候,数法共成一相,数法就是种种的法,此一相是决定不可坏的,称为共相,又称一合相,或和合一相。此自相、共相、皆是众生妄计所成,其实体性本空,以不见法本无相故。此句谓:众生所执之十法界依正一切诸法,总不外乎自相与共相两种计执。

“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而众生之所以有自共相的妄计,共有两种原因:一、是众生自八识心中所现的无明习气之因,也就是无始无明妄想因。二、是由于这无明妄想相续不断,更缘外境界,起种种计著之因。这也就是缘起自性,或依他起性。而前面的无始无明妄想因,亦即(也就)是妄想自性,或者是遍计所执性。如是,众生由执依他与遍计,不了依计无体唯心所现,“依”就是依他,“计”就是遍计所执,这两种都没有自体性的,不了依计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所以依”、”计”、”两种都无自体性,不了依、计,一般人“依计”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两种,不了“依”就是依他起,“计”就是遍计所执,是没有自体性的,唯心所现的,所以迷本心圆成实性。

“种种不实如幻”:然此等诸法皆为种种不实,犹如幻化。这是指缘起之法,皆无自性,随缘生灭,有如幻化。万法都是这样,记得我们这个世间不是实在的,唯有真如的心性是真实的,要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只有我们内在的那一颗菩提心性是永恒的、真如的、真实的,其他万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五蕴身也是这样子。

“种种计著不可得”:“种种计著”这是指妄想自性,也就是遍计。以遍计、妄想,皆为自心所现,无有体相。而众生取以为实,智者了达,唯是一真。

【义贯】:“大慧,法”佛与报佛(“依佛”)一体所共“说”者为:众生所执之十法界“一切”依正之“法”,不外乎(“入”于)见法有“自相”与“共相”二种妄计。此有二因:一、由众生于“自”八识“心”中所“现”之无始无明“习气”为“因”;二、由“相续”此无明“妄想自性”,更缘妄境界,起种种“计著”为“因”。然此“种种”缘起自性“不实”,犹“如幻”化,而众生却依此等如幻之法,起“种种”妄想“计著”,取以为实,悉“不可得”,智者了达,唯是一真。“一真”就是一心真如。

303页。【“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说:复次大慧,计着因缘生的误认为它有其自性,其实是空无自性,计着缘起有它的自性,而生了遍计所执的妄想自性,自性相就是自性与自相,就是误认为它是真实的,而起种种的妄想,诸位,这个妄想是一种代名词,会引起执着的,会引起烦恼的,会引起分别的,会引起颠倒的,统统列为妄想,而这个妄想有深、有浅,“深”就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那么“浅”的话,相生、相住、相灭,所以这个妄想是建立在能、所不断,那么,能、所不断,就算你行善,执着于行善,仍然是一种妄想,只是你果报好一点而已。

说大慧,我们的八识心就像工幻师,就像我们所讲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依于草木瓦石,草木瓦石就是比喻真如的心,我们这个真如心,只要动念无明就幻化成八识心,那么,依真如心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依于草木瓦石,那么这个魔术师,这个实在的材料就可以变化种种的幻,好的魔术师种种的变化,所以那个魔术师是骗人的,只是你的眼睛不够快,敏捷力不够快,你把你固定在某一种观念,突然让你不注意,说,你看,好像很神,其实那个都是工具啊、手快啊,让你迷惑,这种种幻就比喻作无明,所以依草木瓦石,然后幻化出种种的幻事,那么比喻作真如心,妄动就产生种种的无明,起一切众生若干的形色,“起”就是幻起,无明会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的妄想继续执着、继续分别,彼诸妄想亦无真实,因为妄想是能、所不断,能缘心、所缘境所产生的一种妄想,这个妄想我们来讲叫做:识心分别。所以楞严经讲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怎么样?无体啊,非心、无处、无体,所以它不是实在的,所以妄想心就是识心的代名词,其实妄想体性本空就是识性,就是真如自性。

【注释】:“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谓众生由于妄计执著缘起诸法有实自性,而生起妄想之自性与自相。“工幻师”:“工”就是巧之义。“幻师”就是魔术师。这个比喻八识心,以八识心能于自心中幻起诸法,故喻为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草木瓦石”,比喻真心、真如的心。“作种种幻”比喻无明的缘。依草木瓦石,为以真如心为因,因为真如心为体,为一切法之所依,那么八识亦(也是)以之为依。虽然以之为依,但所幻起的诸法又迥然不同于真如,正如幻师虽然依草木瓦石而作幻术,但所变幻出来的,却完全不以(似)草木瓦石本来的面貌。虽然不同,而其本体仍(还)是草木瓦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八识依真如体所变现的一切也是一样,虽然已大不似真如本来面貌,但其体仍是真如本心。可谓变而不变,不变而变。

“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谓幻师依草木瓦石而起的幻术,幻起一切众生及一切法相。我们现在的魔术的节目很多,你来看看对不对,弄一弄,就跑出一个鸽子出来,那弄一弄就跑出一只兔子出来,其实那个都是骗人的,当然魔术师骗人,可是呢,他手脚很快好像煞有其事,对不对?我们常常想说,那一些魔术师,我告诉你,这是男的魔术师,他如果今天有办法就穿一条内裤,统统离于任何的舞台,凭空,凭空你变给我看啊,凭空啊,你再变啊,对不对?(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01-47目录链接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8:到大悟见性那一天,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

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楞伽经52:什么都往好处去想,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

楞伽经53: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

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

楞伽经55:要离于群聚,离于习俗,离于睡眠,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

楞伽经56: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要依靠念佛、持咒或诵经来薰习

楞伽经57: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

楞伽经58: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宇宙,统统是妄想的产物

楞伽经59: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遇染则显现染相,遇净缘则显现净相

楞伽经60: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妙法天籁音 地藏经(01-06全)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